邵陽日報·云邵陽客戶端記者 陳紅云
3月10日,邵陽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減鹽減油 健康同行”倡議書》,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減少食鹽和食用油攝入量,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這份倡議書,猶如一聲響亮的號角,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宏偉藍圖中奏響,喚醒了全市人民對健康飲食的深刻認識與行動自覺。
這不僅是對我市高鹽高油飲食現狀的有力回應,更是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倡導,彰顯了市衛生健康委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責任擔當與遠見卓識,也為全市推進合理膳食行動提供了有益借鑒,助力“健康邵陽”建設工作邁向更高水平。
減鹽減油,刻不容緩,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高鹽高油飲食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普遍過高,人均每日烹調用鹽9.3克,幾乎達到推薦量(不超過5克)的兩倍。北方一些地區居民的烹調鹽攝入量甚至能達到16克/天至18克/天,超過了推薦量的3倍。這僅僅是烹調時加入的鹽,還不包括人們從其他食物中攝入的鹽。
相比于烹調鹽的攝入量,我國成年人烹調油攝入量也達到43.2克,超出推薦量(每日25克至30克)的40%以上;我國城市居民人均添加糖的攝入量為9.1克,低于推薦的每天攝入量不超過25克。
高鹽高油飲食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實施合理膳食行動,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和部分人群油脂、食鹽攝入過多問題”。
2024年10月18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專題調研湘菜產業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處理好“口感”和“健康”的關系,積極推動研制和推廣“減油減鹽”健康新湘菜。
2024年12月,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等六單位聯合發布《健康湘菜倡議書》,吹響了健康湘菜的序曲。
邵陽市的飲食結構和特點反映了邵陽本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邵陽地處湖南中南部,氣候溫暖濕潤,食物不易保存,邵陽人發展出了豐富的腌制食品文化。邵陽菜以“重口味”著稱,烹飪中多用鹽、醬油、味精等調味品,追求“咸、鮮、香”的口感,形成了高鹽高油的飲食特點。這種飲食習慣雖然滿足了味蕾,但也帶來了健康隱患。
邵陽市衛生健康委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率先發布減鹽減油倡議書,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行動,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務實舉措,體現了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通過科學引導和合理調整,邵陽飲食文化可以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朝著更加健康、均衡的方向發展,為居民的健康福祉提供有力支持。
減鹽減油,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久久為功
減鹽減油,看似是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實則是一場涉及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舌尖革命”,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這場“舌尖革命”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制定完善相關標準規范,鼓勵企業研發生產低鹽低油食品;要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違法違規行為;要加強宣傳教育,普及減鹽減油知識,引導公眾樹立健康飲食理念。
企業需要履行社會責任,應積極改進生產工藝,降低食品中鹽、油含量;要規范食品標簽標識,明確標注鹽、油含量,方便消費者選擇;要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社會組織應積極參與。各行業部門主體要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健康素養;要加強行業監督,推動企業落實減鹽減油責任;要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各方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公眾要主動參與。市民群眾要學習掌握減鹽減油知識,樹立健康飲食觀念;要從自身做起,減少家庭烹飪用鹽用油量,選擇低鹽低油食品;要積極傳播健康理念,帶動身邊人共同參與減鹽減油行動。
減鹽減油,利國利民,必將為建設“健康中國”注入強勁動力
高鹽高油飲食成為常態,由此引發的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邵陽市作為湖南省人口大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減鹽減油行動,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邵陽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減鹽減油 健康同行”倡議書》,組織發布各類減油減鹽科普活動,全面吹響了“舌尖革命”的號角,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健康邵陽”的美好藍圖。
減鹽減油,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下,減鹽減油行動必將取得積極成效,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