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日報·云邵陽客戶端記者 歐陽德珍 通訊員 咼姿帆 曾軍
“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在城市文明建設中,我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著力構建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做實宣講教育,以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
11月8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志愿者走進觀音塘社區,開展“推己及人 存心善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主題宣講”,宣講人從什么是友善,為何要友善,怎樣實踐友善等幾個方面,引導社區居民踐行與人為善的思想,做文明有禮市民,為文明城市建設貢獻個人力量。
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隊伍、活動的作用,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逐步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夯實了城市文明建設思想基礎。
我市每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均組建了一支或多支理論宣講隊伍,堅持每月開展宣講活動。各地還積極匯聚各種資源,不斷拓展宣講力量,創新理論宣講模式,拓展宣講途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學習“遍地開花”。
市直部門分領域分行業組建宣講隊伍,共搭建起156支市直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隊和300余支配套宣講團隊,這些隊伍每月組織文明實踐志愿者走進聯點共建社區開展宣傳宣講活動。全市社會團體發揮優秀青年、英模人物、駐村干部等群體的作用,組建“基層模范”宣講小組;社區、小區選出“五老”人員加入群眾宣講隊。
北塔區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市民文明法治學校為抓手,開設文明風尚講堂、政策法制講堂、家庭教育講堂,并積極整合陣地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宣講,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促進了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邵陽縣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支書、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志愿者優勢,常態化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宣講活動。
遍布城鄉的理論宣講隊伍,走進講堂講思想、扎進基層講政策、深入生活講實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生活化、場景化、人格化,使核心價值觀“可看、可學、可用”。
做好文化浸潤,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
我市把公益廣告宣傳作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有效載體,在道路、公園、商鋪、小區等公共場所,利用宣傳欄、LED大屏、科普展板、景觀小品等形式,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道德模范”等主題宣傳,讓文明培育有形有感,讓文明風尚潤物細無聲、悄然入人心。
“現在無論走在大街小巷,還是漫步在廣場、公園,都能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城市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就連工地圍擋也變身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展示文明、宣傳文明的新窗口,這些公益廣告在扮靚城市的同時,也傳遞著積極向上的文明新風,影響著大家的一言一行。”市民劉艷女士感嘆道。
我市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崇德向善力量,傳播先進思想,引導人們積極向上,推動形成文明和諧向上的良好風尚。
大祥區和興怡景小區內綠植裝點,院內還有不少景觀小品,在居民活動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宣傳牌特別醒目。“小區設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民公約、道德模范宣傳展示欄,在散步之余還能學習,感覺非常好。”居民劉麗說。
校園文化環境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展示學校形象、提升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在市第五中學的校園內,操場旁、道路邊、走廊上、建筑墻面、花壇綠地內……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文明守則”等為主題的宣傳牌、宣傳欄、宣傳景觀小品。教師歐陽益巧告訴記者,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市五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喜愛方式和接受程度,在形式上注重直觀、生動、形象、活潑、簡潔、明快。北塔小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編寫了“三愛”德育校本課程,納入課程每周一節。同時,該校設立“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廣播站”,每期評比文明班級,培養學生自律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隨處可見、主題鮮明、內涵深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文明種子”播撒進市民心中。
做深文明實踐,讓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
我市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深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將文明實踐與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組織開展“弘揚傳統美德、踐行當代價值”主題活動,培養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把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推動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與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起來,廣泛開展“三關愛”活動,大力弘揚和傳承志愿者精神;與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對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闡發;與各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在春節、端午、中秋等我國傳統節日,全市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都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我在文明實踐站過節日”活動,讓群眾在快樂中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新時代美好生活,增強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11月22日,雙清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鄰里歡聚共和諧”為主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活動,為居民們搭建起一個交流和互動的平臺,也引導居民們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市堅持立德樹人,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每個假期,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都要舉行“反對浪費 崇尚節約”的文明行動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11月5日,雙清區華竹小學舉行“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們了解戲曲藝術,堅定文化自信。
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是文明風尚的示范引領者。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我市通過持續開展道德模范評選,廣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引領更多人向上向善。如今,全市掀起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風,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不斷涌現——“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曾玉萍,從醫48年,累計接診超過10多萬人次;“中國好人”廖振飛,堅持無償獻血16年;“中國好人”林生麗,開辦餐館28年始終堅持誠信經營……
如今,漫步邵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深深嵌入城市的肌理,內化為發展的基因,具化為每位市民的行動,迸發出磅礴的凝聚力、戰斗力,夯實了全面建設文明邵陽的思想基礎。